微观经济学漫谈丨价格机制再探讨
来源:岭南论坛 时间:2024-01-05
导 读
本栏目由王则柯教授主持,每周推出一篇王教授的千字小文。王教授成长、工作、生活一直在国内外著名校园中,中山大学康乐园、浙江大学之江校区、美国新泽西州的普林斯顿……都留下了王教授长期生活的印迹。本栏目将记录王教授所见所闻校园轶事,讲述微观经济学、博弈论基本原理等,在轻松愉快听故事的同时,也引人找到自己安放学习、思考的校园。
有同学对我所讲的内容有一些不同的意见,发信给我讨论。我感到很高兴。我也相信他会乐意我把他提出的问题,拿出来跟大家讨论,体现他对我们这门课程的贡献。凡是因为课上的问题跟我有所交流的,都属于我们这门课的组成部分。大家都知道一句话:“学术乃天下之公器”。拿到课堂上来展开的讨论,可以让大家都受益。
一位同学说,我否定价格机制的劳动决定论。他的第一个问题是:“劳动决定论的定义到底是什么?”他自己去查了,说通常有如下三种不同的意见:“第一,强调劳动是决定商品交换的因素;第二,指出耗费劳动是决定商品价格的唯一因素;第三,提出劳动是分配财富的唯一正确伦理依据。摘自维基百科。”接着他说:“依我的理解,您认为劳动决定论是只有劳动才能创造财富,也就是第一种理解,然后,您举了矿产的例子,中国矿产价格较国际而言严重偏低是因为中国在开采过程中只叠加了生产所需要的劳动以及企业所需要的利润,资源成本被过度忽略,从而造成中国资源浪费。……可是在对劳动决定论也就是劳动价值论的定义中,就有上面所说三种不同的解答。如果对劳动决定论对错与否的评判建立在无法统一的定义上,怎么可以片面地认为它是错误的或是对的呢?”
这位同学对我所说内容的概括是否准确,暂且不论。他自己的疑问,还是表达得很清楚,就是劳动决定论的定义有三种,你并没有跟大家讲你究竟采取哪种定义,就开始讨论了。他的原话是:“不管怎么样,您一种都没确定,就来否定它”。
这是一个很有代表性的提问。对此,首先我想提醒大家,遇到学术方面的问题,固然也可以偶尔参考维基百科、百度百科,但是无论如何不能够以它们为准。这是网络时代我对你们在思想路线方面的一个技术性的忠告。对于学术方面的问题,还是要自己思考一种理论的建构是不是合理,这种理论是不是有道理,是不是具有真理性。当然可以引经据典,但是最后还是要自己判断一种理论是不是有道理,是不是具有真理性。
至于具体什么叫做“劳动决定论”,其实你们比我更清楚。我记得一次课讲劳动决定论的时候,语句念到一半,同学们就把后面的都背出来了,就是说,“商品的价值由凝结在商品里面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量来决定。”然后在课间休息的时候,还有同学补充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量”前面,还要加上“无差别的”这么几个字。在说了价值决定以后,然后还允许价格依据什么因素“围绕价值波动”,这样落实到价格。这不是很清楚的理论吗?虽然不对、不科学,却也说得很清楚了,而且你们也会背。为什么还要找维基百科?
需要强调的是,现在我们批评价格机制的劳动决定论,不需要再跟着它的定义绕。我们直接就讨论商品的价格是由什么决定的,同时也就讨论了由劳动决定是否符合事实。我在课上说了,现在全世界除了中国一小部分人还在坚持劳动决定论外,全都是接受市场决定论或者说供求决定论的:供不应求,价格就上升;供大于求,价格就下降。原来你们学的劳动决定论,首先插入一个难以捉摸的与价格分离的“价值”,这“价值”本身已经无法把握,所以句子修修补补写得很长。尽管插入了难以捉摸的与价格分离的价值,但是说来说去,决定的因素还是劳动。难道不是这样吗?我们要否定的就是这种理论,否定商品的价格归根到底要由凝结在商品当中的劳动时间量来决定的理论。
如果以为批评或者否定一种理论,就一定要顺着它的逻辑走一遍,那就上当了。因为漏洞百出修修补补,价格机制的劳动决定论是一个庞大的学术迷团。正是这个庞大的迷团,成了“坚持”和“捍卫”劳动决定论者的盾牌。以前的情况更是这样,你想批评劳动决定论,或者只是有一点不同的意见,“捍卫者”马上问你:《资本论》读过没有?读过几遍?据说没有读过多少遍,就没有发言权。我们不要上这种规矩的当。
理论探讨,不一定总是从定义开始。事实上还有些东西,本身就不需要“明确”的定义。现在讨论的价格机制的劳动决定论,是需要定义的,就从你们中学时候学来的定义出发就可以了,维基百科不见得就比中学课本权威。另外,固然从维基百科可以找来劳动决定论的三种定义,也许别的地方还可以找到第四种、第五种呢。同学们的劳动是宝贵的,不必把我们本来宝贵的劳动,耗费在搜罗所有人为劳动决定论写过的各种定义上。实际上,在坚持价格机制劳动价值论的学者之间,他们相互也是争论不休的。什么第一种形态的劳动、第二种形态的劳动等等,谁也说服不了谁。这只要翻翻20世纪90年代的《经济研究》和《中国社会科学》就知道了。你跟着他们走,永远绕不完。
另外一位同学来信提出的问题提得非常尖锐:“中国资源相对价格过低的现象,真的能够说明这是劳动决定论的错误吗?”那我要再次告诉大家,根子就是价格机制的劳动决定论。我们国家的计划经济体制,是在1954年确立的。当年就是这样来制定价格的,所以我们的资源价格被压得太低,以至于资源被糟蹋得很厉害。后来是有突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有很大的变化,竞争性商品的价格变化尤其大。但是未开发资源的价格,迄今却仍然非常低,严重偏离未开发资源的社会稀缺性。石油在全世界都已经非常稀缺了,为什么在我国开采石油的资源税迄今还是那么低?这就是价格机制劳动决定论的恶果。
当然我们也观察到,蔬菜、衣服这些竞争性商品的价格,已经基本上摆脱了劳动价值论的扭曲,回归到反映商品在市场上的稀缺性的合理轨道。但是反映在资源税上的未开发资源的价格,还是远远没有摆脱劳动决定论的扭曲。为什么会这样呢,就是因为这些行业不开放竞争,而是一直被国有大垄断企业把持。原来资源完全不要钱就给他们玩,他们轻易就享受很高的利润,当然就不那么关心效率了,结果造成非资源成本很高。几十年这么下来,对效率从来没有认真的追求,却一直享受超高的利润分配。多年来形成的这种利益格局,使得任何回归市场经济的变革,都举步维艰。除此之外,还可以提到一个匹配的因素,就是意识形态方面众所周知的原因,在“坚持”和“捍卫”完全不科学的经济学理论。
这位同学继续写道:“诚然,物以稀为贵,……由于替代品还没出现,这些资源确实是最为稀少贵重的,但即便我也清楚资源价格过低对整个国家不利,我还是认为您不能将中国资源价格过低的原因,简单归咎为我国对资源的价值评价太低”。对此,其实我已经回答了,如果你暂时还不能接受,可以慢慢琢磨。我还想说的是,最好的原油,每吨资源税三四十元钱,你们能够拿得到吗?设想你们这里任何一个人,每年可以得到两万吨每吨资源税三四十元钱的原油,那么你什么也不用做,只坐在一边,你就发财了。到时候有很多人会跟你说,你坐着,我来替你做,“如果我赚了八百万元,就分给你四百万”。你就这么坐着,四百万就来了。由此你可以想象,为什么这些要紧的东西,全部被一些人垄断起来。为什么说根子是对资源的价值评价过低呢?因为如果原油的资源税涨到每吨几千元人民币,情况就会大不一样。
计划经济体系的惯性,还是很大的,会极力维护垄断的现状。这就是困局。
这位同学还写道:“不可替代品的价格是不可评价的”。对此,我想多半同学都不会同意。商品就是拿到市场上去交换的东西,能够拿到市场上去交换的东西就是值钱的,包括不可替代的东西,例如一枚错版的邮票。国外最精彩的拍卖,就是拍卖一个矿山,矿山还没开采。矿山就是不可再生的东西。
不过这位同学能够把自己的思考写出来很好,最怕你不提问题。你提出问题,我有个回应,通过讨论,大家的认识就深化了。这位同学还谈到,“我们国家现在石油成品价格已经十分高昂,已经给我国普通民众造成很大压力”。这是真的。“可是在国外,人手一辆或者多辆汽车的情况下,他们比中国高出一点的相对价格并没有使他们停止对汽车的购买”。这个也说得不错。事实上,现代社会对汽车的需求和对石油产品的需求,其“需求的价格弹性”很小。这个弹性概念,我们稍后再说。
“最后一个问题,未开采的矿产真的都是财富吗?虽然您针对这个问题谈了很多,我还是想提出质疑,我认为所谓未开采资源作为财富的矿产必须建立在对开采前景明确了解上,也就是建立在一种可预见性上”。这个大体也对。但是这里面说到的“明确”,并不是需要大家都明确。还是以矿山为例吧,一座矿山放在这里,有些人不看好它,有些人看好它。假定你们都做企业,而且都是经营矿山的,你们是两百多人,有些人不大看好这个矿山,但有几个人看好它,这几个人就会投标,几百万,两千万,甚至一个亿、两个亿等等。由于他们竞标,交易价格就会形成。所以,所谓“明确的了解”,不需要是大家一致明确的了解。另外,这个例子也说明,商品的市场价格是由出价最高的人来决定的。
经济学学习除了好好读书、好好讨论以外,想象力和观察力也很重要,这位同学就有挺好的想象力。事实上他还写道:“如果一种草,草里面有一种原子,提取出来以后,一粒原子就可以等于现在一颗原子弹,那么未知的草是否有原子弹等同的价值呢?”你看,他的想象力相当丰富,想象有人发现一种草,它的一个原子就相当于一个原子弹。我可以说,假定有人发现了这样一种东西,并且他也懂一点市场决定价格的道理,那么因为奇货可居,他就容易在市场上获得成功了。
以前课本上说我们中国地大物博,后来大家知道不是这么回事。现在中国剩下来真正优势的东西,可能就是一个稀土资源,而且现在仍然很便宜地卖给国外。比如卖给日本就很多。日本的厉害在于,四五十年以前,早在你搞不清楚的时候,它跟你买煤,就指定要某个地方的煤。这些煤它买回去也不烧,而是埋在地下,因为日本人知道那个地方的煤里面富含稀土资源。可是在我们方面,却把这些煤当普通的煤卖给日本,我们还觉得很高兴,以为我们有价格优势。所以,这位提出“原子草”的同学的想象力,不是没有一点意义的啊。
他问:“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的问题,真的能够通过供应决定论解决吗?”这里“供应决定论”多半是笔误,应该是供求决定论。回顾我说的,资源效率低下只有通过政治体制改革,不让国有垄断企业垄断,允许私营企业甚至外国企业来竞争,才能够解决。竞争是什么意思,就是让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发挥作用。面对竞争,国有垄断企业肯定叫苦,如果他们一叫苦,发改委、国务院就拨钱给他们,并且不让其他企业进来竞争,那就没有办法。同学们从上小学开始,没有离开过学校,可能对实际的社会生活不大了解。假如你们到市场上去,你看市场上那些小摊贩,那生意真是不容易做啊。广东的蔬菜看天吃饭,“回南天”一来,蔬菜上市很多,卖不出去,小贩怎么办呢?哭都没地方哭。
这些年据说为了国民经济运行得平稳一点,政府一再给国有垄断石油企业几千亿的资金支持,一再给国有银行几千亿的资金支持。在这种情况下,它哪里会注重提高效率呢。所以,一定要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打破垄断,引入竞争,让市场机制发挥作用。
这位同学还是很难接受价格机制的供求决定论,所以最后他说:“所谓供求决定论治标不治本,说到底还是靠科技的进步。”对此,我是不同意的,我觉得说到底就是要进行政治体制改革,落实在经济领域呢,就是打破垄断、引入竞争。至于科技进步,那么我愿意跟大家说,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很了不起,因为那个时候知识分子处境很不好,甚至认为一个人知识越多越反动。过了20年,有学者提出来,科学技术不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才是第一生产力。但是我觉得,从根本上说,制度才是第一生产力,或者说好的制度才是第一生产力。制度好了,人才辈出,科技也会上去。
【花絮】知识分子被贬为“臭老九”的时候,还有一个情况,就是如果说一个人“能说会道”,那差不多就等于说他不是好人。现在看来,这不是很搞笑吗?但当时许多领导真的是这样看人的,一句“能说会道”,就可以把人贬死。能说会道有什么不好?美国有一张邮票,上面的一句话是:说出来,是自由的前提。你要是自己的要求都没法说出来,那人家也不容易帮助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