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半月谈 | 再忆烽火岁月,传颂红灰精神
来源:岭南论坛 时间:2023-05-09
导 读
“遥想岁月往,穗港均沦陷。烽火如此烈,课堂不停歇。岭大不停徙,扎营大村缘。”80余年前,为躲避日寇侵扰,岭南大学校从香港迁校于曲江县仙人庙大村,即今天的韶关市浈江区犁市镇的大村。尽管当时的生活条件恶劣,但师生学子们保持着乐观的心态,建造了一座座房屋,并以康乐村中的建筑命名,如怀士堂、马丁堂、荣光堂等。 ---(投稿 :赵宁)
2023年5月7日,一群岭南学子们再次来到这片土地,通过讲座、汇演、观光的方式,再忆烽火岁月,传颂红灰精神。
5月6日下午,二十几位岭南校友、南开校友离开工作了一天的岗位,驱车赶赴位于韶关浈江区大村的华南历史教育基地,到达之时,已经接近凌晨。大家放下行李再驱车到怀士堂进行排练。出门抬头看到怀士堂门口,那驻扎数百年的大树,“寻根”之情油然而生。
岭南大学遗址主规划师,广东工业大学建筑与城规学院原院长朱雪梅教授发表了《烽火岁月——岭大村场所精神的再造》主题分享,讲述当年率领岭南大学旧址复原设计团队,通过比对历史图片、文献、考古和现场大大小小的台地以及山路调查,走访多名大村老人,复原岭南大学部分校舍原址,将昔日杂草丛生、房屋颓败的乡村渐变成公园,让一幅幅教学画面、一个个生活场景从历史中走来,重新出彩于乡村振兴的新时代,为大村人、为岭南校友留住乡愁,留住了根。
演出以《梦里的珠江缓缓地流》合唱拉开序幕。这是一首歌唱广州母亲河——珠江的经典歌曲,诠释着博大而悠韵、澎湃而宁静的珠江文化。美好的旋律将广州珠江两岸的风貌,以及新时代青年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一一展现。
随之为原创历史舞台剧《岭南,我岭南》。该舞台剧讲述了从钟荣光先生救助宋庆龄女士,辗转韶关坚持在战火中办学,米荒时师生抢运粮食,到伍沾德先生等岭南老学长出资、筹资重建岭南等一系列历史故事,通过朗诵陈香梅《忆岭南》一诗,表达其对在大村的求学生活的纪念。
当年的岭大师生们在烽火中艰难办学,渴求知识滋养,积极寻求革命道路,且学且演,通过多姿多彩的话剧、歌舞等文艺活动,向村民们宣传抗战,带动生产生活方式变革。今以剧目、歌声致敬先辈,怀念名校精神薪火相传。
文艺表演后岭南影响力秘书长田静女士和韶关市浈江区文旅体局局长潘志主持了岭南校友会岭南活动基地授牌仪式,与会校友也一同见证了这一欢乐时刻。“岭南校友会校友活动基地”是岭南校友会为广大校友提供的一个文化交流、学术交流、青年交流和休闲娱乐的平台,让校友们能够更好地分享彼此的经验和资源,共同推动岭南地区的发展。
随后,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副院长鲁晓东教授向基地赠送《天鹅学报》并总结发言。
活动最后,与会人员参观了岭南大学旧址,就历史建筑和遗址进行了实地参观和深入交流,详细了解抗战时期岭大、东吴大学等高校在这里的办学情况,重温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故事。
最后借用朱教授讲座中分享的几句诗表达我辈之情: